侯耀华
侯耀华,男,满族,1946年12月2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演员。
中国戏剧影视研究院副院长兼艺术总监。已故相声大师侯宝林次子,侯耀中之弟,已故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之兄,大学文化程度,长期活跃在文艺舞台,在小品、话剧、主持等方面都有脍炙人口的表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侯耀华出生光辉的艺术世家,父亲是相声大师侯宝林。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侯耀华最向往的就是舞台,希望能做一名相声演员,但父亲并不希望他子承父业,甚至不希望他去从事表演的行当。经过多年的奋斗,侯耀华没有依靠父亲的名气,也终于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舞台。
1946年,侯耀华出生在北京,在他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俭朴而严厉的,而且永远都那么忙碌。“在节假日能去看父亲的演出,是一件最高兴的事情,而且我儿时的偶像就是父亲,不仅因为他在相声舞台上的风光,而且在生活中也受人爱戴。”无论是对父亲的相声,还是母亲的京剧,侯耀华从小就充满了神往,可他最初的向往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支持。“一来,父亲觉得艺术搁在那儿不能说明我们能干,希望我们能有一技之长。二来,父亲希望我们多学点儿文化知识,家里能出个工程师或者科学家。”虽然在父亲面前只能压抑自己对相声的兴趣,但侯耀华在家之外得到了一块表现自己的小小舞台,经常在学校表演。
22岁那年,侯耀华听从父亲的话进厂当了一名工人。这一待,竟然是14年光景。“车钳铣刨磨,我什么都懂,总之工厂里能干的活儿,我基本上都摸到了。即使到现在还能干得了,我家里现在还有车床。”虽然在工厂的日子距离自己钟爱的表演事业越来越远,然而多年以后再回忆起当年的那段时光,依旧是极为难得的积累生活的过程。“说心里话,工厂的那些老工人师傅身上那种发光发亮的东西,直到今天对我的生活还有影响。”
文革伤痛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得侯耀华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父亲侯宝林被送到淮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被四处下放。侯耀华与外婆留在了北京,他别无选择地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那时我们一家8个人,一共才80元生活费。钱不够花只好变卖家里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卖了我母亲7件皮袄,才卖了21元钱。”父亲被下放农村后,家里几个兄弟姐妹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弟弟侯耀文从1965年到1975年这十年间,除了偷偷摸摸回家打个照面,几乎跟家没有公开的来往,因为要他划清界线;妹妹插队走了快8年才和家里联系;我哥哥也参军去海南岛了。”侯耀华一再表示,不太愿意回忆那十年的很多事儿,因为会牵扯到很多人,而且痛苦的经历不想再回首。
重新登台
“文革”阴霾散去之后,众多遭到迫害的艺术家重新走上了舞台,相声大师侯宝林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位,侯耀华的弟弟侯耀文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而侯耀华依然是一名普通工人。幸好在工厂没有人阻碍他崭露喜剧天赋,根据自己在文革中的所见所闻,侯耀华创作了相声《江青献丑记》,并和煤矿文工团的王京晨搭档,参加了庆祝打倒四人帮的演出。可侯耀华在台上紧张得不行,而且说的相声也被弟弟称作是“对口词”(即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朗诵)。“我父亲干得如此好,而我却说成‘对口词’,真是对不起祖宗,我当时觉得自己不能再说相声还是回到工厂继续做工人吧。”
主要作品
首播时间 | 剧名 |
---|---|
1988 | 《大马路、小胡同》 |
1990 | 《编辑部的故事》 |
1996 | 《请拨315》 |
2001 | 《永不回头》 |
2009 | 《密战》 |
2009 | 《小房东》 |
2010 | 《前妻的车站》 |
2011 | 《穷孩子富孩子》 |
2011 | 《公主出山》 |
2015 | 《花千骨》 |
《侯大胆》 | 《拍电视》 | 《戏迷》 | 《点儿 点儿 点儿》 |
《礼下于人》 | 《钓鱼》 | 《乡长和八路》 | 《特邀演员》 |
《哥俩未必好》 | 《荒诞法庭》 | 《丢表》 | 《丢车》 |
主持节目
节目名称 | 电视台 |
---|---|
《非常接触》 | 北京电视台 |
《东芝动物乐园》 | 北京电视台 |
《家家乐天天》 | 山东齐鲁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