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实战管理专家,萃取世界500强企业20年真经
2023年子信商学院校友说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优秀的校友,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是学者,还有的是职场精英,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展现出了子信校友们博学进取的风貌。
本期专访MBA人——董鹏,曾任职某美资世界500强高管12年、管理咨询公司5年,现任职于煤炭行业某世界500强总部中国区,专注于对标管理研究。
他,紧跟时势,多篇优秀文章在各大主流媒体刊登、转载,被《UPS应用》杂志、《e制造》杂志、《海西物流》杂志等媒体聘为特约撰稿人,被“雨果网”聘为特约观察员,被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网站以及洲际传媒“全国矿山行业”管理咨询专家信息科聘为特约专家。
他,工作期间,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部分文章被《改革参考》《经济参考》刊发,有的文章,领导人还专门作出了重要的批示。
还是他,在美资企业任职期间,主持了企业生产异常系统开发项目,并提出了PMCR(生产混合完成率)概念,令企业准时交货率由80%提升至98%。升职PMC(生产与物料控制)经理后,主导了ERP(企业资源计划)上线;通过SIOP(销售、库存与营运计划),使预测准确度由之前的60%提升至81%,“存货周转天数”缩短为3至5天。
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工作法则;时刻脚踏实地,始终目极四野,这是他成功蜕变的秘笈!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便是今天的分享嘉宾——董鹏。
不安现状 淬炼中不断进取
那年,自西北大学毕业后,董鹏开启了他的工作历程。
工作初期,董鹏在政府实习。按照常规发展道路,实习结束后他本会留在省政府工作,端起“铁饭碗”,但董鹏有着自己的一番打算。时值美资企业在亚太地区求贤招聘,董鹏由此进入外企工作,这一干就是12年。
12年,足以使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蜕变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在这之后,博学多才的董鹏被“挖”至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多年,随后进入国企工作……在这将近20年的工作时间里,可以说,董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每一次任职,都发挥着管理层的旗帜性作用。
如此这样的经历,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但董鹏却并没有因此止步,反而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看到了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地方。他说:“每年我都会写三四篇文章,将工作心得总结淬炼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不断地迭代自己的认知体系,另一方面以期对企业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事实上,董鹏说的“以期”早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他的文章先后被选入《改革内参》《经济要参》《领导内参》等重要期刊,其深刻淬炼的历程经验和心得体会,有的通过不同途径直达决策最高层。
在这期间,董鹏先后成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入库专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兼职秘书、《UPS应用》杂志编委、大学学报特约审稿人、《智能制造》《企业家日报》等特约撰稿人,其中有7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在20年的工作生涯中,董鹏先后荣获了近50项荣誉证书。
海纳百川 管理中勇做伯乐
谈到职业生涯中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模式时,董鹏表示,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相对于普通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他特别提到了国企:“国企的一些管理办法很周密,在做出决策部署之前会将所有因素考虑进去,一旦下达命令就不会朝令夕改,一切按部就班,很规范,也很细致、全面。”
对于身处管理层多年的董鹏来说,比管理团队更重要的是建设团队,要深刻领悟团队精神,意识到所有的成就都是团队集体打造的,而作为领导、把向者,更需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
对于近几年团队成员的不断更新,董鹏深有体会,他认为不同年代的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气质,不同国家、地区的同事也有不一样的脾性。他接着说:“一般情况下,60年代到80年代的员工基本上会听从指挥,说啥干啥,而90年代之后的年轻人比较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领导者就不能‘一视同仁’地去对待他们,同时,还需要时不时地和他们谈谈话、聊聊心,多沟通与关怀,这样才能把团队的‘劲’调到一个方向上。”
在多年领导团队的历程中,董鹏也有难以忘怀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让他意识到领导决策对于留住人才的重要性。
这是在美企工作期间的事情了,当时的董鹏刚刚晋升到订单部的部长,但团队却突发了重大事故:由于团队成员的工作失误,三大集装箱货物本应运往美国,却被发往了欧洲!作为一个大型企业,手握上千客户的资源订单,这样的错误虽说在一定程度可以被理解,但客户不会原谅的。如果被发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良好口碑。
危若累卵之际,董鹏没有责备出错的团队成员,而是立刻联系船务公司,并进行协商,将本已装备好的货物紧急撤下,最终妥善解决了这场危机,挽回了公司的损失。事后,在向上级书写汇报材料时,董鹏却没有将出错的那位成员作为责任主体并开除掉,而是他自己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他说:“我们都是一个团队的,这件事情的发生,其实团队的领导者也是有责任的。”
最终,董鹏自掏腰包,弥补了公司损失,处理了这次事故。他的良苦用心也没有白费,几年后,曾经犯错的员工将功补过、努力成长,最终成为他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如今,这位员工也已成长为集团副总。正是当年董鹏正确的决策,为公司留下了一名栋梁之才
永不止步 改变中持续成长
对工作生涯中,选择读研这件事,董鹏是这样说的:“面对复杂不确定的‘乌卡时代’(VUCA),对企业的高层来说,更需要能够洞察未来的能力,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看待问题的理性与定力,这都需要高屋建瓴的眼光,以及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大境界。这是我选择读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因。”
董鹏认为,MBA是一座桥梁,这座桥梁连接了“已知”到“未知”。从“知”到“行”,从“专才”到“通才”,这座桥梁打破了生活的半径、认知的半径,加深了人生的厚度,提升了维度,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对于董鹏个人而言,首先,读研之后的收获,也并不仅仅是开拓视野这么简单,有很多的“隐形优势”也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圈层的改变。读研之后遇到的很多难题,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很多时候,他打几个电话,总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思路或专业知识,谈笑之间就能把遇到的盘根错节难题,拔丁抽楔般化解掉。
其次就是认知的改变。读研之后,更能看到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常常会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清的。特别是在项目上,他能够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董鹏表示:“通过MBA的系统性学习,拓展了视野,学习了高阶知识,学习了高阶思维,提升了自己的思索维度与认知层次。在如今研究生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对知识进行创新性应用、综合性应用,并且在实践中打磨升级,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最后,董鹏深刻地感受到,不断学习带来了智慧的提升和见识的增长,为他打开了格局,视野也更加开阔,使他成为一个丰富且有深度思考的人。很多时候,由于工作、事业的不断专业化,可能会导致很多自身本来应有的东西被关闭,如绘画、音乐、脑洞大开的想象力等。然而,MBA多元的课程重新开启了思维天窗,唤醒了“本自具足”的能力。
不忘初心 蜕变中保持本真
与工作相对应的,董鹏认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算得上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相比起对团队成员管理时的包容,他对自己的要求算得上“严苛”。
谈到自己日常生活时,董鹏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基本上没有闲暇时间。在工作中,同事对我的评价是靠谱、认真。我的态度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精益求精。做事要有‘工匠精神’,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于自己的工作方法,董鹏是如此总结的。他更擅长将遇到的问题逐一解决。现在,即使董鹏已经换了工作,甚至换了行业,以前的老领导也会经常给他打电话往来。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工作能力和公司对他业务水平的高度认可。
即使是世界级成功人士比尔·盖茨也有自己的缺憾。对于董鹏来说,他的缺憾无疑是在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上。他说:“我最近这几年的工作,出差很多,基本上都在外面跑,对家庭很愧疚,家务都是我妻子操持着。她有一个自己的财务公司,平时还要辅导孩子的作业,挺辛苦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董鹏对未来的自己所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回望过去,人生中其实并没有一步是白走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世间所有东西,可以为己所用,但终不能被私有。他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做一名专业的管理咨询师,用自己20余年的管理经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不断精炼、不断蜕变、持续成长,董鹏就这样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过了20年的精彩岁月。
人生路漫漫,未来,他也必将秉持本心,不断攀登,在自己的行业领域里,再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