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百科-权威的人物百科及快讯平台  > 所属分类  >  影视-娱乐   
[0] 评论[0] 编辑

保罗·麦卡特尼

1942年6月18日 英国英格兰默西赛德郡利物浦 英国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全名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 CH MBE),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默西赛德郡利物浦,英国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前披头士、羽翼乐队成员。

1957年作为“采矿人”乐队的成员开始了音乐活动 [1]  。1960年披头士正式成立 [1]  ;期间,保罗·麦卡特尼随乐队发行了12张录音室专辑,他创作的《Yesterday》、《Hey Jude》等歌曲成为乐队代表作 [2]  。1965年被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 [3]  。1970年宣布退出披头士 [4]  ,并推出首张个人专辑《McCartney》 [4]  。1971年成立羽翼乐队,之后随羽翼乐队推出了9张录音室专辑 [5]  。1977年发行的单曲《Mull of Kintyre》成为第一首英国本土销量超过200万份的单曲 [6]  。1981年羽翼乐队因经济纠纷解散 [5]  。1986年获得第13届全美音乐奖特殊贡献奖 [7]  。1987年入驻第18届创作人名人堂 [8]  。1990年获得第32届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 [9]  。1997年被伊丽莎白二世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10]  。1999年入驻摇滚名人堂 [11]  。

2001年为了祈祷“911袭击事件”组织举办了“群星为纽约高歌音乐会” [12]  。2005年登上第三十九届超级碗中场秀 [13]  。2010年被授予肯尼迪中心荣誉奖 [14]  。2011年凭借歌曲《Helter Skelter》获得第53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歌手奖 [15]  。2012年担任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压轴嘉宾 [6]  ,同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6]  。2017年被英国皇室授予名誉勋位 [17]  。2018年其发行的专辑《Egypt Station》取得公告牌专辑榜冠军 [18]  。2019福布斯100名人榜排名第62位

目录

早年经历编辑本段

小时候的照片

1942年6月18日,保罗·麦卡特尼出生在英格兰默西赛德郡利物浦的华尔顿综合医院 [1]  。1947年,开始在斯托克顿伍德路小学读书。1949年,转到约瑟威廉斯学校。1953年,他与另外3位同学在校内90人应试的适龄普考(11-plus exam)中取得及格,从而得以进入利物浦男子高中书院就读 [22]  ;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好 [1]  。1954年,在巴士上与乔治·哈里森相识 [23]  。1955年,随家人搬到市内阿勒顿区大众林路20号的英式小排屋生活 [1]  。

保罗·麦卡特尼家中有一架立式钢琴,他在父亲的鼓励下学习了钢琴课程。保罗·麦卡特尼还在父亲的鼓励下报名参加过各种唱诗班,比如利物浦座堂唱诗班(未被录取)、圣·巴纳巴斯教堂唱诗班。1956年,父亲给麦卡特尼送了一个小号,作为14岁生日礼物。后来,摇滚乐开始在电台里流行起来,于是麦卡特尼将小号卖掉,买了一把价值15英镑的原声吉他,一边弹奏一边唱歌 [24]  。1957年7月6日,在好友伊万·沃汉的邀请下观看了约翰·列侬及其乐队“采矿人”的演出;演出结束之后,保罗·麦卡特尼用吉他随性演唱了Eddie Cochran的歌曲《Twenty Flight Rock》,给约翰·列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天之后,“采矿人”向麦卡特尼发出了邀请 [1]  。



演艺经历编辑本段

披头士时期

1958年的保罗·麦卡特尼1958年的保罗·麦卡特尼

1957年,保罗·麦卡特尼正式加入“采矿人”(The Quarrymen)乐队,担任吉他手。1958年,乔治·哈里森在其邀请下作为主音吉他手加入了该乐队,与此同时也陆续有其他乐手临时性加入该乐队,其中留队时间较长的是乐队的鼓手柯林·汉顿,他于1957年加入,1958年退出。最终,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在20世纪50年代末构成了乐队的核心稳定阵容 [25]  。

1960年3月,约翰·列侬的大学同学斯图亚特·苏茨里费(1940年6月23日—1962年4月10日)加入了“采矿人”乐队,他建议将乐队更名为“甲壳虫”(”he Beetles);夏季,“采矿人”把名字又变更为“银色甲壳虫”(The Silver Beetles),此时鼓手彼德·贝斯特也宣布加入乐队;8月中旬,他们正式把乐队名称改为“披头士”(The Beatles) [1]  ;同年,保罗·麦卡特尼随披头士在西德的汉堡举行了他们的第一次演出 [1]  。



1961年2月9日,随乐队首次以“披头士”为名在马修街的“洞穴”俱乐部举行了演出 [26]  ;随后,斯图亚特·苏茨里费退出披头士,保罗·麦卡特尼成为乐队的贝斯手 [1]  ;11月,唱片店老板布莱恩·爱普斯坦在“洞穴”观看了披头士的演出,于是决定成为他们经理,与他们签署一份为期5年的经纪合约 [26]  。

1962年5月9日,随乐队与百代唱片旗下的帕洛风唱片公司签约 [1]  ,乔治·马丁开始负责乐队专辑的制作 [27]  ;8月16日,林戈·斯塔尔代替彼得·贝斯特成为乐队的鼓手 [2]  ;10月5日,随披头士发行了他们的第一首英国单曲唱片《Love Me Do》,该曲排进了英国流行音乐单曲榜前二十名 [1]  ;随后,随乐队开始了全国巡回演唱会 [2]  ;同年,披头士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的固定表演嘉宾 [1]  。

1963年3月22日,随乐队发行了第一张录音室专辑《Please Please Me》,该专辑发行后不仅登上了英国流行音乐专辑榜的冠军,还保持冠军的位置长达30周的时间 [28]  ;11月22日,随乐队推出了第二张录音室专辑《With The Beatles》,收录了8首原创作品以及6首翻唱 [29]  ;同年,保罗·麦卡特尼和约翰·列侬逐渐成为了乐队的核心;与此同时,披头士成为欧洲各个国家音乐榜单的常客,于是他们将眼光放到了美国 [2]  。

1964年,披头士踏上了美国之旅;2月9日,随披头士登上了电视节目《苏利文剧场秀》,吸引了约4000万名观众 [26]  ;7月,随披头士发行第三张录音室专辑《A Hard Day's Night》 [30]  ;随后,保罗·麦卡特尼随披头士参演的个人首部电影《一夜狂欢》上映,该片以伪纪录片的风格描绘了乐队的生活 [31]  ,获得了两项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32]  ,并被《时代周刊》选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电影”之一 [31]  ;12月4日,随披头士发行了第四张录音室专辑《Beatles for Sale》 [30]  。


1965年4月13日,随披头士在第7届格莱美奖中获得最佳新人奖和最佳乐队奖 [33]  ;6月15日,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 [3]  ;同年,主演了个人第二部自传电影《救命》,该片的累计票房达1200万美元 [34]  ;8月6月,随披头士发行第五张录音室专辑《Help!》 [30]  ;专辑中的浪漫歌曲《Yesterday》由保罗·麦卡特尼独自创作并演唱 [30]  ,该曲不仅在MTV、《滚石》杂志联合举办的“自1963年以来一百首最佳流行歌曲”评选中排名第一位 [35]  ,亦是被翻唱次数最多的歌曲之一,拥有超过2500个翻唱版本 [36]  ;12月,随乐队发行第六张录音室专辑《Rubber Soul》 [30]  。

1966年8月,随披头士发行第七张录音室专辑《Revolver》;该专辑是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迷幻摇滚专辑,在《滚石》杂志评选的“500张史上最伟大的专辑”中排行第三 [37]  ;保罗·麦卡特尼为专辑创作的歌曲《Michelle》获得了第9届格莱美奖年度歌曲奖 [33]  ,而其创作演唱的巴洛克摇滚歌曲《Eleanor Rigby》则让麦卡特尼获得了第9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歌手奖 [33]  。

1967年1月6日,联手乔治·马丁发行电影《婚之惑》的原声专辑,保罗·麦卡特尼负责作曲;5月26日,随披头士推出第八张录音室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该专辑在全球卖出了超过3200万张 [38]  ,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张史上最伟大的专辑”第一名 [39]  ;该专辑在第10届格莱美奖中获得了年度专辑奖和最佳当代专辑奖 [33]  ;11月21日,随披头士发行EP《Magical Mystery Tour》 [40]  ;保罗·麦卡特尼为专辑创作了回忆童年的歌曲《Penny Lane》 [26]  ;12月,保罗·麦卡特尼的导演处女作、超现实主义电视电影《奇幻之旅》通过BBC首映,该片得到了许多负面评价 [40]  。


1968年,保罗·麦卡特尼与披头士的其他成员联手创办了APPLE唱片公司,以打理乐队内部事务 [41]  ;7月,披头士的相关动画电影《黄色潜水艇》在英国上映,保罗·麦卡特尼在片中以卡通形象出现 [42]  ;8月26日,发行为约翰·列侬与辛西娅·列侬的儿子朱利安·列侬创作的歌曲《Hey Jude》,该曲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取得了连续九周冠军,全球累计销量超过800万份 [43]  ;11月22日,随乐队发行了第九张录音室专辑《White Album》 [30]  ,该专辑的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了1900万张 [44]  ;保罗·麦卡特尼为专辑创作的歌曲《Helter Skelter》对硬摇滚和重金属有着启蒙的作用 [45]  ,而麦卡特尼则于2011年凭借该曲获得了第53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歌手奖 [15]  。

1969年1月13日,随披头士发行第十张录音室专辑《Yellow Submarine》 [46]  ;9月26日,随乐队发行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Abbey Road》,该专辑的全球累计销量超过3100万张 [47]  ,在《滚石》杂志评出的“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中排行第14名 [39]  。

1970年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宣布离开披头士 [4]  ;4月17日,保罗·麦卡特尼发行了首张个人专辑《McCartney》 [4]  ;5月8日,披头士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Let It Be》发行 [4]  ,专辑同名歌曲《Let It Be》由麦卡特尼创作;5月20日,保罗·麦卡特尼参演的纪录片《狂人之歌》上映,该片让保罗·麦卡特尼获得了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 [48]  ;12月31日,保罗·麦卡特尼就披头士解散之事向法院上诉,披头士就此解散 [4]  ;而漫长的法律纠纷直到1975年才结束 [4]  。




羽翼乐队时期

羽翼乐队

1971年5月17日,保罗·麦卡特尼与琳达·麦卡特尼合作发行了录音室专辑《Ram》 [49]  ;专辑收录的双面单曲《Uncle Albert/Admiral Halsey》成为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 [50]  ;同年,保罗·麦卡特尼创立了羽翼乐队(Wings),前The Moody Blues乐队成员丹尼·莱恩加入担任吉他手,琳达·麦卡特尼担任键盘手,丹尼·塞韦尔成为鼓手 [5]  ;12月7日,麦卡特尼随羽翼乐队发行了他们的首张录音室专辑《Wild Life》 [51]  。

1972年2月,亨利·麦卡洛加入羽翼乐队,保罗·麦卡特尼随乐队展开了首次巡回演唱会。1973年4月,随羽翼乐队在美国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Red Rose Speedway》,该专辑风格以摇滚为主,取得了美国专辑榜的冠军;融合了摇滚、灵魂风格的歌曲《My Love》取得了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 [50]  ;6月,保罗·麦卡特尼与琳达·麦卡特尼共同创作并演唱了电影《007之生死关头》的主题曲《Live and Let Die》,该曲入围了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52]  ;12月,随羽翼乐队推出录音室专辑《Band on the Run》,该专辑三度登顶美国专辑榜,全球累计销量超过700万张 [5]  ;该专辑的2010年再版获得了第54届格莱美奖最佳历史专辑奖 [53]  。1974年6月,专辑《Band on the Run》中的同名单曲成为羽翼乐队第二首美国冠军单曲 [50]  ,保罗·麦卡特尼随乐队凭借该曲获得了第17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乐队奖 [33]  。


1975年,保罗·麦卡特尼与百代唱片全球性签约,在北美地区则与Capitol唱片签约;5月27日,随羽翼乐队推出录音室专辑《Venus and Mars》 [54]  ;专辑中的慢摇单曲《Listen to What the Man Said》取得了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 [50]  ;8月,随羽翼乐队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世界巡回演唱会。1976年3月25日,随乐队发行录音室专辑《Wings at the Speed of Sound》;专辑中,麦卡特尼创作的迪斯科风格放克曲《Silly Love Songs》成为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 [55]  ;12月10日,推出现场专辑《Wings over America》,包含三张CD。1977年4月,化名Percy “Thrills” Thrillington,推出个人专辑《Thrillington》;11月11日,发行苏格兰民谣风格的单曲《Mull of Kintyre》,该曲是英国销量最高的单曲之一 [56]  ,亦是第一首英国本土销量超过200万份的单曲 [6]  。

领取吉尼斯证书领取吉尼斯证书


1978年3月31日,随羽翼乐队发行慢摇风格录音室专辑《London Town》;专辑中,融入了电子音乐的单曲《With a Little Luck》成为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 [50]  ;11月22日,推出羽翼乐队的精选专辑《Wings Greatest》。1979年,保罗·麦卡特尼与在北美转投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而百代仍然拥有全球的分销权;6月8日,羽翼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Back to the Egg》 [57]  ;专辑内,保罗·麦卡特尼与Pete Townshend等乐手组成了超级乐团“Rockestra”,合作了融入硬摇滚、摇滚乐、器乐摇滚的单曲《Rockestra Theme》,该曲让保罗·麦卡特尼获得第22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乐器演奏奖 [33]  ;10月24日,保罗·麦卡特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成功的作曲家” [58]  。

1980年,保罗·麦卡特尼发行了第二张个人录音室专辑《McCartney II》,专辑中有了更多的电子音乐元素;专辑的开场曲《Coming Up》取得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冠军 [50]  。1981年,羽翼乐队因经济纠纷而解散 [5]  。

个人发展

保罗·麦卡特尼与迈克尔·杰克逊保罗·麦卡特尼与迈克尔·杰克逊

1982年4月26日,保罗·麦卡特尼推出了第三张个人录音室专辑《Tug of War》;专辑中,与史提夫·汪达合作的单曲《Ebony and Ivory》成为美国冠军单曲;同年,迈克尔·杰克逊发行了第六张个人录音室专辑《Thriller》,保罗·麦卡特尼参与了专辑曲目《The Girl Is Mine》的演唱 [59]  。1983年2月8日,第3届全英音乐奖揭晓,保罗·麦卡特尼获得最佳英国男歌手奖和索尼技术特别奖 [60]  ;10月,保罗·麦卡特尼推出第四张个人录音室专辑《Pipes of Peace》,风格以流行、电子摇滚为主;其中,与迈克尔·杰克逊共同演唱的单曲《Say Say Say》在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取得了连续六周冠军 [61]  。

1984年,主演音乐电影《向百老汇致敬》,并推出原声带专辑《Give My Regards to Broad Street》;该片收获了许多负面评价,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只给了一星(满分五星)评分 [62]  。1985年,应邀创作并演唱了电影《光棍出差》的主题曲《Spies Like Us》,但该曲没有被电影原声带收录 [63]  ;同年,参加“Live Aid”巨星义助非洲慈善演唱会 [64]  ;此外,他在北美地区回归了Capitol唱片。


1986年1月27日,获得第13届全美音乐奖特殊贡献奖 [7]  ;8月25日,与埃里克·斯图尔特合作的第六张个人录音室专辑《Press to Play》发行,埃里克·斯图尔特贡献了过半数的歌曲。1987年1月24日,保罗·麦卡特尼入驻第18届创作人名人堂 [8]  ;11月2日,发行个人精选集《All the Best!》。1988年7月,被萨塞克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65]  ;10月,推出仅在苏联发行的翻唱专辑《Снова в СССР》。

1989年6月,发行个人录音室专辑《Flowers in the Dirt》;9月,展开羽翼乐队解散后的个人首次世界巡回演唱会;演唱会跨越四个大洲,分为9个阶段,共103场。1990年,获得第32届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 [9]  ;4月10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小行星4148”命名为“麦卡特尼”(4148 McCartney) [66]  ;4月21日,保罗·麦卡特尼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球场的演唱会一共有18万4千名观众到场 [67]  ,创造了参与人数最多的演唱会纪录(2017年7月1日被Vasco Rossi的22万人打破) [68]  ;11月,发行演唱会专辑《Tripping the Live Fantastic》。

1991年,保罗·麦卡特尼进军古典乐;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创立150周年之际,保罗·麦卡特尼与卡尔·戴维斯爵士合作,出品了交响乐项目“利物浦唱剧”,并邀请奇里·特·卡娜娃、莎莉·博格斯、杰里·哈德利、威拉德·怀特和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在利物浦座堂演出 [69]  ;伦敦首演后,麦卡特尼在世界各地开展演出;5月,在MTV的电视节目《MTV Unplugged》上进行不插电表演,并推出现场专辑《Unplugged (The Official Bootleg)》 [70]  。

The FiremanThe Fireman

1993年2月2日,发行第九张个人录音室专辑《Off the Ground》;随后,展开了宣传专辑的世界巡回演唱会“The New World Tour”;11月8日,推出现场专辑《Paul Is Live》,该专辑回应了“保罗已死”(Paul Is Live)的谣言,封面致敬了披头士的专辑《Abbey Road》 [71]  ;11月15日,与致命玩笑乐队成员Youth组成乐队“The Fireman”,并推出实验电子音乐专辑《Strawberries Oceans Ships Forest》,该专辑没有一句歌词 [72]  。

1994年,保罗·麦卡特尼与乔治·哈里森、林戈·斯塔尔、乔治·马丁开始了APPLE唱片公司“披头士选集”整理计划;整理过程中,披头士的的电视纪录片《The Beatles Anthology》在独立电视台播出,该片获得了第39届格莱美奖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奖 [73]  。

1995年,保罗·麦卡特尼主创的电台节目《Oobu Joobu》通过美国广播电台Westwood One放送;10月,参与动画剧集《辛普森一家第七季》第十五集《素食者丽萨》的配音 [74]  ;11月,被查尔斯王子授予皇家音乐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75]  ;12月,披头士于1977年录制的单曲《Free as a Bird》发行,该曲由约翰·列侬创作,保罗·麦卡特尼等人对该曲进行了重新混缩,该曲在第39届格莱美奖中获得了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奖,保罗·麦卡特尼则随披头士获得最佳流行乐队奖 [73]  。


1997年,保罗·麦卡特尼被伊丽莎白二世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10]  ;5月5日,推出第10张个人录音室专辑《Flaming Pie》,儿子詹姆斯参与了专辑的吉他弹奏 [76]  ;9月,与伦敦交响乐团联手发行了古典音乐专辑《Standing Stone》 [77]  。1998年,作为“The Fireman”成员发行了实验电子音乐专辑《Rushes》;10月,琳达·麦卡特尼的遗作专辑《Wide Prairie》发行,保罗·麦卡特尼负责了专辑大部分的制作。1999年,入驻摇滚名人堂 [11]  ;10月4日,发行个人录音室专辑《Run Devil Run》;11月,再次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发行了古典专辑《Working Classical》 [78]  。

2000年,保罗·麦卡特尼发行了电子音乐混音带《Liverpool Sound Collage》,与Super Furry Animals、Youth进行了合作;4月,保罗·麦卡特尼与林戈·斯塔尔、乔治·哈里森共同撰写的回忆录《披头士文集》正式出版 [79]  。2001年5月7日,推出个人精选专辑《Wingspan: Hits and History》,总共40首曲目代表了1970年至1984年麦卡特尼的音乐生涯 [80]  ;10月20日,为了祈祷“911袭击事件”,组织举办了“群星为纽约高歌音乐会” [12]  ;同年,发行录音室专辑《Driving Rain》 [81]  ;此外,麦卡特尼还为电影《香草天空》献唱了主题曲《Vanilla Sky》,该曲入围了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82]  ,


2002年2月,在第三十六届超级碗赛前演出中演唱歌曲《Freedom》 [83]  ;4月,保罗·麦卡特尼展开了世界巡回演唱会,创造了超过1亿美元的总票房 [81]  ;11月,推出现场专辑《Back in the U.S.》,麦卡特尼对他和列侬合作的曲目进行了改编 [84]  ;随后,在英国伦敦皇家艾伯特礼堂参加了乔治·哈里森逝世一周年的纪念音乐会 [85]  ;年底,英国纹章院向麦卡特尼授予了个人纹章 [86]  。2003年3月17日,推出现场专辑《Back in the World Live》;3月25日,在法国巴黎的巴黎贝尔西体育馆开启了欧洲巡回演唱会。

2004年5月至6月,在欧洲举办了欧洲夏日巡演;6月22日,在俄罗斯圣彼得举办了自己第3000场音乐会,俄罗斯总统普京还特地发了贺电 [87]  。2005年2月6日,担任第三十九届超级碗中场秀的主角,演唱了《Get Back》《Live and Let Die》等歌曲 [13]  ;7月3日,参加由摇滚音乐人鲍勃·吉尔道夫发起的慈善义演“现场八方演唱会”,并与U2共同演唱了歌曲《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81]  ;9月13日,发行个人录音室专辑《Chaos and Creation in the Backyard》,麦卡特尼包办了歌曲创作以及专辑里绝大多数的乐器弹奏工作 [81]  ;9月16日,开启了宣传专辑的北美巡回演唱会 [88]  ;11月12日,保罗·麦卡特尼成为第一个演出实况被转播到太空的音乐人 [58]  ;美国航空航天局对保罗·麦卡特尼在美国加州阿纳海姆举办的演唱会进行了实况转播,经过时空连线,演唱会盛况被传到了国际空间站,在远离地球220英里(约合354公里)的高空,宇航员比尔和瓦列里同步欣赏了该演出 [89]  。

2006年9月22日,保罗·麦卡特尼推出了古典乐合唱专辑《Ecce Cor Meum》 [90]  ;该专辑获得了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专辑奖 [91]  。2007年,保罗·麦卡特尼离开了百代唱片,与星巴克旗下的Hear Music签下合约 [92]  ;6月5日,发行签约Hear Music后的首张个人录音室专辑《Memory Almost Full》,该专辑发行首周以约16万张的销量取得美国专辑榜亚军,创造了麦卡特尼十年来在美国专辑榜上的最好成绩 [93]  ;10月8日,获得英国Q杂志音乐奖乐坛代表人物奖 [94]  。


2008年2月20日,获得第28届全英音乐奖杰出贡献奖 [95]  ;5月27日,被耶鲁大学授予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96]  ;11月6日,获得MTV欧洲音乐奖终极传奇奖 [97]  ;11月24日,与Youth再度组成The Fireman,发行实验电子专辑《Electric Arguments》 [98]  。2009年4月,担任美国科切拉音乐艺术节的压轴嘉宾 [99]  ;7月,在纽约皇后区的花旗球场连续举办了三次演唱会;11月,该三场演出被录制成现场专辑《Good Evening New York City》发行 [100]  ;12月2日,在德国汉堡展开“晚安欧洲”巡回演唱会;12月22日,欧洲巡演在伦敦落下帷幕 [101]  ;同年,为电影《天伦之旅》创作并演唱了主题曲《(I Want to)Come Home》 [102]  ,该曲入围了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103]  、第10届世界电影音乐奖最佳年度电影专属歌曲奖 [104]  。

2010年1月2日,林戈·斯塔尔发行个人专辑《Y Not》,保罗·麦卡特尼参与了专辑曲目《Walk with You》的演唱 [105]  ;3月28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格兰岱尔开启了“Up and Coming”世界巡回演唱会 [106]  ;5月16日,美国国会图书馆为其颁发第3届格什温流行音乐奖 [107]  ;12月,被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授予肯尼迪中心荣誉奖 [14]  。

2011年7月15日,在美国纽约的扬基体育场展开了“On the Run”世界巡回演唱会 [108]  ;同年与约翰·威尔森、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编排了芭蕾舞剧《海洋王国》(Ocean's Kingdom),该剧讲述了海洋国王的女儿爱上了地上国王的哥哥,两人历尽曲折最终能走到一起的浪漫爱情故事 [109]  ;10月,推出该剧的相关专辑《Ocean's Kingdom》 [109]  。

2012年2月7日,发行了个人录音室专辑《Kisses on the Bottom》,收录了12首翻唱歌曲和2首原创歌曲 [110]  ;该专辑获得了第55届格莱美奖最佳传统流行演唱专辑奖 [111]  ;2月9日,保罗·麦卡特尼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星 [112]  ;与此同时,他还被该届格莱美奖授予了年度关怀人物大奖 [113]  ;6月4日,为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在白金汉宫参加由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钻禧庆典 [114]  ;7月28日,担任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压轴嘉宾,以歌曲《The End》《Hey Jude》结束了开幕式,并引起全场大合唱 [115]  ;9月8日,被法国时任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6]  ;12月12日,与涅槃乐队的残余成员合作参加了“12-12-12美国桑迪飓风赈灾演唱会” [116]  。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


2013年5月4日,在巴西贝洛哈里桑塔拉开了“Out There”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序幕 [117]  ;10月14日,推出第16张个人录音室专辑《New》,马克·容森负责了专辑同名单曲的制作 [118]  。2014年1月27日,披头士获得第56届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麦卡特尼作为乐队成员出席颁奖典礼,并与林戈·斯塔尔合作演绎了歌曲《Queenie Eye》 [119]  ;与此同时,保罗·麦卡特尼与涅槃乐队残余成员合作的歌曲《Cut Me Some Slack》获得了最佳摇滚歌曲奖 [120]  ;3月,获得新音乐快递杂志音乐奖年度作曲家大奖 [121]  ;随后,为第一人称在线射击游戏《命运》创作演出了片尾曲《对未来的希望》(Hope for the Future) [122]  ;年底,推出与坎耶·维斯特合作的灵魂乐单曲《Only One》,麦卡特尼负责键盘演奏 [123]  。


2015年1月14日,与蕾哈娜、坎耶·维斯特合作的单曲《FourFiveSeconds》正式上线 [124]  ;该曲取得了公告牌百强单曲榜的第四名,创造了保罗·麦卡特尼自1984年以来在美国单曲榜上的最好成绩 [125]  ;2月15日,参加NBC夜间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40周年庆,与泰勒·斯威夫特、吉米·法伦联袂演出 [126]  。2016年4月13日,在美国弗雷斯诺开启“One on One”世界巡回演唱会 [127]  ;6月10日,推出个人精选集《Pure McCartney》 [128]  。

2017年,客串出演奇幻冒险电影《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饰演杰克船长的叔叔 [129]  ;同年,被英国皇室授予名誉勋位 [17]  。2018年9月7日,发行第18张个人录音室专辑《Egypt Station》,该专辑以15.3万张的首周销量取得公告牌专辑榜冠军,成为保罗·麦卡特尼36年以来首张美国冠军大碟 [18]  ;9月1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开启了“Freshen Up”世界巡回演唱会 [130]  。

2019年9月,出版自己亲自创作的儿童读物《嘿!爷爷》,讲述了一个具有魔法的爷爷与四个孙子孙女的奇遇故事,配图由凯瑟琳·杜斯特完成 [131]  。




个人生活编辑本段

家族情况

保罗·麦卡特尼的父亲詹姆斯·麦卡特尼是一名爵士音乐人,是Jim Mac乐队的领头人,又名吉姆·麦卡特尼 [1]  。同时,他还是一名棉花商人,二战时期担任了消防员。母亲则在麦卡特尼14岁时死于乳腺癌手术 [1]  。保罗·麦卡特尼还有一个比自己小18个月的弟弟 [1]  。

婚姻生活

麦卡特尼与琳达麦卡特尼与琳达


1969年,保罗·麦卡特尼与琳达·伊士曼(婚后随夫姓)在伦敦马里波恩注册结婚,并在当地教区的教堂举行了婚礼 [132]  。婚后,麦卡特尼与琳达共生育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海瑟、二女儿玛丽、三女儿斯特拉·麦卡特尼、小儿子詹姆斯 [133]  。1998年4月17日,琳达因患乳腺癌而去世 [133]  。保罗·麦卡特尼获得了琳达的全部不动产 [133]  。

2002年6月11日,保罗·麦卡特尼与泳装模特海瑟·米尔斯在爱尔兰莱斯利古堡结婚 [134]  。2003年10月28日,二人生下小女儿Beatrice Milly [135]  。2006年,保罗·麦卡特尼宣布与海瑟分手 [136]  。2008年3月,二人正式离婚,保罗·麦卡特尼向海瑟交付4600万英镑的赡养费 [137]  。

2011年10月9日,保罗·麦卡特尼与美国商人南希·谢维尔低调完婚 [132]  。

热衷美术

1982年,保罗·麦卡特尼开始从事绘画。1999年,参加了在德国锡根举办的画展,展出个人画作 [138]  。2000年9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尔的阿诺菲尼艺术馆举办了个人首次画展 [139]  ;10月,在利物浦的沃克美术馆举办了综合画展 [140]  。2002年,保罗·麦卡特尼的油画、雕塑和摄影作品在英国利物浦的沃克美术馆展出

主要作品编辑本段

音乐作品

音乐专辑
专辑名时间
New2013
Kisses on the Bottom2012
Memory Almost Full2007
Chaos and Creation in the Backyard2005
Driving Rain2001
Run Devil Run11999
Flaming Pie1997
Flowers in the Dirt1989
Снова в СССР1988
Pipes of Peace1983
Off the Ground1983
Tug of War1982
McCartney II1980
RAM1971
McCartney1970
收起
单曲
歌曲名称(歌曲说明)
发行时间
Band on the Run1974
Junior's Farm1974
My Love1973
Live and Let Die1973
Helen Wheels1973
Jet1973
Mrs. Vandebilt1973
Give Ireland Back to the Irish1972
Mary Had a Little Lamb1972
Hi,Hi,Hi1972
Another Day1971
The Back Seat of My Car1971
Uncle Albert / Admiral Halsey1971
Eat at Home1971
收起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
2017加勒比海盗5

乔阿吉姆·罗恩尼, 艾斯本·桑德伯格

1965

Help!

Paul 
理查德·莱斯特
约翰·列侬、 乔治·哈里逊、林哥·斯塔尔
1964一夜狂欢--理查德·莱斯特
约翰·列侬、乔治·哈里逊、林哥·斯塔尔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

素食主义与动物保护
与海豹的合影与海豹的合影


1975年,保罗·麦卡特尼开始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 [143]  。2006年,保罗·麦卡特尼发布了一张与海豹的合照,希望唤起公众对海豹保护的注意,并促使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宣称“加拿大猎杀海豹活动是这个星球上最残忍和最大规模的捕猎活动” [144]  。2008年,保罗·麦卡特尼为善待动物组织亚太分部(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PETA )拍摄了一条素食广告 [145]  。2009年,在伦敦的一家素食餐厅发起了“无肉星期一”(Meat Free Monday)素食日活动,倡议人们在每周的一天尝试不吃肉只吃素菜,这样不仅无碍身体健康,而对身心都有益处 [146]  。2018年,一头保加利亚的母牛误入塞尔维亚,保罗·麦卡特尼参与联名请愿,敦促欧盟破格让出走的母牛返回欧盟境内 [147]  。
其它社会活动
2003年5月24日,保罗·麦卡特尼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建城300周年之际来到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现场演唱会;演唱会开始前,麦卡特尼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面,轻松交谈 [148]  。
2008年6月,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中心独立广场举办了一场免费的慈善音乐会,筹得的善款用于为乌克兰国家癌症协会儿童分会购买诊断设备。捐款人数超过500,总共筹得款项为60万美元 [149]  。
2012年,与罗比·威廉姆斯、Melanie C等人共同录制了慈善单曲《He Ain't Heavy, He's My Brother》,所获的收益捐给在1989年希尔斯堡惨案中受害的96位球迷的家人 [150]  。
2013年11月,保罗·麦卡特尼致信俄罗斯总统普京,请求俄方释放被扣押的28名绿色和平组织成员。该组织成员于9月在俄罗斯一海上钻井平台上,抗议俄方在北极开采石油。但随后遭到俄罗斯边防人员的逮捕,其搭载的船只也遭到扣押 [151]  。
2018年3月24日,保罗·麦卡特尼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为我们的生命游行”控枪游行,并发布演讲,呼吁加强枪支管控,遏制枪支暴力,提升校园安全

获奖记录编辑本段

国家荣誉
  •  2017    英国荣誉勋爵(CH)[17]     (获奖)    
  •  2012    法国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6]     (获奖)    
  •  2011    秘鲁太阳勋章[153]     (获奖)    
  •  2011    秘鲁金鸡纳树勋章[154]     (获奖)    
  •  2011    秘鲁秘鲁国家图书馆荣誉勋章[154]     (获奖)    
  •  2010    美国肯尼迪中心荣誉奖[14]     (获奖)    
  •  1997    英国下级勋位爵士[10]     (获奖)    
  •  1993    智利功绩勋章    (获奖)    
  •  1965    英国不列颠帝国勋章[3]     (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
  •  2002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    Vanilla Sky[82]     (提名)    
  •  1974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    Live And Let Die[52]     (提名)    
  •  1971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    狂人之歌[48]     (获奖)    
格莱美奖
  •  2016    第58届格莱美奖最佳说唱歌曲    All Day[155]     (提名)    
  •  2016    第58届格莱美奖最佳说唱歌手    All Day[155]     (提名)    
  •  2014    第56届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119]     (作为披头士成员)    (获奖)    
  •  2014    第56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歌曲    Cut Me Some Slack[120]     (获奖)    
  •  2014    第56届格莱美奖最佳音乐电影    Live Kisses[33]     (获奖)    
  •  2014    第56届格莱美奖最佳历史专辑    Ram(2012年再版)[33]     (提名)    
  •  2013    第55届格莱美奖最佳传统流行演唱专辑    Kisses on the Bottom[111]     (获奖)    
  •  2012    第54届格莱美奖年度关怀人物大奖[113]     (获奖)    
  •  2012    第54届格莱美奖最佳历史专辑    Band on the Run (2010年再版)[53]     (获奖)    
  •  2011    第53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歌手    Helter Skelter[15]     (获奖)    
  •  2009    第51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歌手    I Saw Her Standing There[33]     (提名)    
  •  2009    第51届格莱美奖流行男歌手    That Was Me[33]     (提名)    
  •  2008    第50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歌手    Only Mama Knows[33]     (提名)    
  •  2008    第50届格莱美奖流行男歌手    Dance Tonight[33]     (提名)    
  •  2008    第50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演唱专辑    Memory Almost Full[33]     (提名)    
  •  2007    第49届格莱美奖流行男歌手    Jenny Wren[33]     (提名)    
  •  2006    第48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Chaos and Creation in the Backyard[33]     (提名)    
  •  2006    第48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演唱专辑    Chaos and Creation in the Backyard[33]     (提名)    
  •  2006    第48届格莱美奖流行男歌手    Fine Line[33]     (提名)    
  •  2005    第47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合唱    Something[33]     (提名)    
  •  2003    第45届格莱美奖最佳影视歌曲    Vanilla Sky[33]     (提名)    
  •  2001    第43届格莱美奖最佳另类音乐专辑    Liverpool Sound Collage[33]     (提名)    
  •  1998    第40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Flaming Pie[33]     (提名)    
  •  1997    第39届格莱美奖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    The Beatles Anthology[73]     (获奖)    
  •  1997    第39届格莱美奖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    Free as a Bird[73]     (获奖)    
  •  1997    第39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组合或团体    Free as a Bird[73]     (获奖)    
  •  1996    第38届格莱美奖最佳历史专辑    Live at the BBC[33]     (提名)    
  •  1990    第32届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9]     (获奖)    
  •  1987    第29届格莱美奖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    Rupert and the Frog Song[33]     (提名)    
  •  1986    第28届格莱美奖最佳短篇音乐录影带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33]     (提名)    
  •  1984    第26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组合或团体    The Girl Is Mine[33]     (提名)    
  •  1983    第25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Tug of War[33]     (提名)    
  •  1983    第25届格莱美奖年度制作    Ebony and Ivory[33]     (提名)    
  •  1983    第25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组合或团体    Ebony and Ivory[33]     (提名)    
  •  1982    第24届格莱美奖最佳诵读专辑    The McCartney Interview[33]     (提名)    
  •  1981    第23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男歌手    Coming Up (Live at the Glasgow)[33]     (提名)    
  •  1980    第22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乐器演奏    Rockestra Theme[33]     (获奖)    
  •  1977    第19届格莱美奖最佳声乐作品改编    Let 'Em In[33]     (提名)    
  •  1975    第17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乐队    Band on the Run[33]     (获奖)    
  •  1975    第17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Band on the Run[33]     (提名)    
  •  1974    第16届格莱美奖最佳原创影视音乐专辑    Live and Let Die[33]     (提名)    
  •  1974    第16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乐队    Live and Let Die[33]     (提名)    
  •  1972    第14届格莱美奖最佳声乐作品改编    Uncle Albert/Admiral Halsey[33]     (获奖)    
  •  1971    第13届格莱美奖年度制作    Let It Be[33]     (提名)    
  •  1971    第13届格莱美奖年度歌曲    Let It Be[33]     (提名)    
  •  1971    第13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歌曲    Let It Be[33]     (提名)    
  •  1971    第13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乐队    Let It Be[33]     (提名)    
  •  1971    第13届格莱美奖最佳原创影视歌曲    Let It Be[33]     (提名)    
  •  1970    第12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Abbey Road[33]     (提名)    
  •  1970    第12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乐队    Abbey Road[33]     (提名)    
  •  1970    第12届格莱美奖最佳原创影视歌曲    Yellow Submarine[33]     (提名)    
  •  1969    第11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Magical Mystery Tour[33]     (提名)    
  •  1969    第11届格莱美奖年度制作    Hey Jude[33]     (提名)    
  •  1969    第11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Hey Jude[33]     (提名)    
  •  1969    第11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流行乐队    Hey Jude[33]     (提名)    
  •  1968    第10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33]     (获奖)    
  •  1968    第10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专辑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33]     (获奖)    
  •  1968    第10届格莱美奖最佳乐队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33]     (提名)    
  •  1968    第10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乐队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33]     (提名)    
  •  1968    第10届格莱美奖最佳器乐编曲伴唱    A Day In The Life[33]     (提名)    
  •  1967    第9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Revolver[33]     (提名)    
  •  1967    第9届格莱美奖年度歌曲    Michelle[33]     (获奖)    
  •  1967    第9届格莱美奖最佳男歌手    Eleanor Rigby[33]     (提名)    
  •  1967    第9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歌手    Eleanor Rigby[33]     (获奖)    
  •  1967    第9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录制    Eleanor Rigby[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    Help![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最佳乐队    Help![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乐队    Help![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最佳原创影视音乐专辑    Help![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年度制作    Yesterday[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年度歌曲    Yesterday[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最佳男歌手    Yesterday[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男歌手    Yesterday[33]     (提名)    
  •  1966    第8届格莱美奖最佳当代单曲    Yesterday[33]     (提名)    
  •  1965    第7届格莱美奖年度制作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33]     (提名)    
  •  1965    第7届格莱美奖年度歌曲    A Hard Day's Night[33]     (提名)    
  •  1965    第7届格莱美奖最佳乐队    A Hard Day's Night[33]     (获奖)    
  •  1965    第7届格莱美奖最佳摇滚录制    A Hard Day's Night[33]     (提名)    
  •  1965    第7届格莱美奖最佳原创影视音乐专辑    A Hard Day's Night[33]     (提名)    
  •  1965    第7届格莱美奖最佳新人[33]     (获奖)    
其他奖项
  •  2014    新音乐快递杂志音乐奖年度作曲家大奖[121]     (获奖)    
  •  2012    好莱坞星光大道[112]     (获奖)    
  •  2010    第10届世界电影音乐奖最佳年度电影专属歌曲    (I Want to)Come Home[104]     (提名)    
  •  2010    第3届格什温流行音乐奖[107]     (获奖)    
  •  2010    第7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    (I Want to)Come Home[103]     (提名)    
  •  2008    MTV欧洲音乐奖终极传奇奖[97]     (获奖)    
  •  2008    第28届全英音乐奖杰出贡献奖[95]     (获奖)    
  •  2007    Q杂志音乐奖乐坛代表人物奖[94]     (获奖)    
  •  2007    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专辑    Ecce Cor Meum[91]     (获奖)    
  •  1999    摇滚名人堂[11]     (以个人身份)    (获奖)    
  •  1988    摇滚名人堂    (作为披头士成员)[11]     (获奖)    
  •  1987    第18届创作人名人堂[8]     (获奖)    
  •  1986    第13届全美音乐奖特殊贡献奖[7]     (获奖)    
  •  1983    第3届全英音乐奖最佳英国男歌手[60]     (获奖)    
  •  1983    第3届全英音乐奖索尼技术特别奖[60]     (获奖)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保罗·麦卡特尼是20世纪的音乐标志,开辟了英国摇滚的黄金时代。他身上延续着英国摇滚音乐的历史,又或者说,他本身就是一部历史。无论是“披头士”或“后披头士”时代,他从未放下摇滚,从未与音乐走远 [2]  (《周末画报》评)。
保罗·麦卡特尼是个在歌唱、吉他、低音吉他、钢琴以及打鼓方方面都很有成就、才能的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 [156]  。保罗·麦卡特尼是传统和声美学的忠实追随者,所以在他的作品中,重要的就是优美的旋律,无论是洒脱甜美的《Let It Be》,还是轻松诙谐的小品《When I 64》。流畅的旋律始终是他音乐的灵魂。极富传唱性的旋律也使他的演唱会中经常出现万人大合唱的动人场面(搜狐、新浪评) [157]  。
作为披头士的创作核心,保罗·麦卡特尼创作旋律的能力和约翰·列侬的思想造就了乐队的经典 [158]  。如果说,列侬以其深刻的歌词、鲜明的时尚态度、离奇的死因而被看作披头士的灵魂,那么麦卡特尼就是用动听的旋律、沉郁的嗓音打造了披头士的骨血 [6]  (新浪、《环球人物》评)。
醇正清澈的嗓音自是保罗·麦卡特尼区别于其他歌者的专利,而进入老年的他嗓音依旧成熟迷人 [110]  。保罗·麦卡特尼创作不断,从摇滚披头士跨界到古典音乐,作品也越来越有规模 [159]  (《新京报》《新快报》评)。

人物争议编辑本段

“保罗已死”阴谋论
1969年,“保罗已死”的阴谋论开始传出;阴谋论者认为,麦卡特尼已于1966年死亡,出现在公共视线的“麦卡特尼”实际上是模仿秀竞赛获胜者威廉·坎贝尔。他们还从披头士唱片的歌词和艺术品中被发现了保罗·麦卡特尼“死亡”的“线索” [160]  。同年11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篇麦卡特尼的采访,令谣言消失 [161]  。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民众相信阴谋论。2013年4月2日,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所做的调查显示,仍有5%的美国民众投票认为,保罗·麦卡特尼已死于1966年 [162]  。2015年,“保罗已死”阴谋论被《时代周刊》选为“十大阴谋论” [163]  。
版权之争
1985年,迈克尔·杰克逊以475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ATV公司的4000首歌曲版权,其中包括大约200多首披头士乐队的歌曲,还有滚石乐队、猫王等人的歌曲版权。当时保罗认为价格过高,超出了他的预期,但他从那之后每次在演唱自己的歌曲时都需要付费给杰克逊,而且这些歌曲的版权越来越值钱。对此,保罗感到十分不舒服,他和杰克逊也越行越远 [164]  。
1995年,被爆出财务危机的杰克逊和索尼共同成立索尼/ATV音乐版权代理公司。2008年10月,保罗·麦卡特尼开始给索尼/ATV发送终止通知,想收回他的作品版权。2009年,杰克逊的去世使得其所有的公司股份被迈克尔·杰克逊遗产管理委员会所控制。2016年,索尼正式同意以7.5亿美元的价格从杰克逊遗产管理委员会手中买下迈克尔所持有的索尼/ATV音乐版权代理公司50%的股份,因此,索尼成为了披头士乐队这部分歌曲版权的唯一所有者 [164]  。
达成保密协议

美国版权法规定,在符合法定程序的前提下,1978年和其后转让版权的版权,授予的转移终止可在授予之日起35年后的5年内任何时候实行,权利回转至作者。1978年1月1日前转让版权的,作者及其配偶、子女可以在获得版权56年后或者从1978年1月1日开始的5年内终止转让 [164]  。
2015年12月15日,保罗·麦卡特尼向美国版权局提交了歌曲终止出版的申请。2017年1月19日,对索尼/ATV提起诉讼,以确保他的歌曲在该公司手上的版权不会被延长 [164]  。2018年6月,保罗·麦卡特尼与索尼/ATV达成保密协议 [165]  。
毒品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保罗·麦卡特尼初次接触毒品,当时他经常使用苯甲吗林以应对长时间的舞台表演 [166]  。1964年,在鲍勃·迪伦的推荐下首次吸食大麻 [167]  。1966年,麦卡特尼与披头士的其他成员开始吸食致幻剂LSD [168]  。在灌录专辑《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时,保罗·麦卡特尼还服用过可卡因和海洛英 [169]  。
1980年,在日本东京机场因藏有大麻被拘留十日 [170]  。2004年,保罗·麦卡特尼承认,他披头士时期的许多作品都是从毒品中找到的灵感 [171]  。2015年,保罗·麦卡特尼戒掉了大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艾尔顿·约翰    下一篇 黄子韬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